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7:57:27    次浏览
黄勇娣王洪在闵行区颛兴东路上,坐落着一家不起眼的快餐公司。但就是这家叫“绿捷快餐”的公司,承担着沪上260多所中小学的学生用餐“重任”,一天供应用餐超过28万份,成为申城规模首屈一指的快餐企业。学生用餐营养和安全备受瞩目,绿捷公司到底如何赢得了各方认可?绿捷快餐公司,从供销系统转制而来。10多年前,抱着试试看的态度,公司开始制作盒饭,之后又尝试为企事业单位办食堂。随着近年来食品安全越来越受重视,在全过程生产细节上精益求精的绿捷公司反而赢得了大发展的机会,特别是成功承包了260多所中小学校的食堂。2001年,公司的快餐销售额还只有几百万元,但到去年,公司的营业收入已接近5亿元。小小快餐,被绿捷公司做出了不同凡响的大文章。在公司的监控室里,一面墙上安装了几十个监控画面,工作人员可以切换到分布在13个区县的任意一所学校食堂。只见,有的食堂里还是静悄悄的,有的食堂里工作人员正在搬运食材,有的食堂里工作人员正在清洗锅具……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,每天,他们都可以通过视频实时看到400多位厨师的烹饪现场,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,就会及时纠偏,并记录在案,纳入日常考核。而其他工作人员的操作,也被纳入标准化流程。在每个学校的食堂里,绿捷公司都严格推行自己的管理标准。所有的操作规则都公布在墙上,不同的岗位和职责被醒目地标示出来,不同的工具摆放和使用也用图标演示,即使一个刚入行的工作人员,也能立刻进入角色,一步步跟着规则和标准走。食堂里的四个重要工序,分别是粗加工、烹饪、分装、清洗消毒环节,都被安装了监控探头,画面被远程输送到公司总部,做到“无死角、全时段”的客观监管。不仅借助设施监控,绿捷公司还自行组建了一支飞行检查队伍。在公司实验室的外间,整齐摆放了一排黑色公文包。这其实并不是职工自己的包,而是飞行检查组外出检查时取样的专门用包。检查组的车辆每天都在外面“兜圈子”,随时可能到一家食堂检查,除了看现场操作流程和各个细节,还会对每个加工环节的食物进行取样,然后带回公司实验室进行微生物培养,看饭菜里的细菌数是否超标。除了客观的监督,公司还加强对4000多名员工的教育和培训,让大家从主观上认识到食品安全“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马虎”。公司里有一个可容300多人的会场,几乎每个月都会举行一场培训,监督部门、营养学会、各学校校长、企业相关负责人等轮番来给快餐加工的职工们“上课”,不管是务虚还是务实,都是为了让大家明白“心中要拉紧一个弦”,严格按照规范操作,自觉维护食品安全。据了解,围绕生产加工的各环节,公司制订了若干制度和教材,其中对员工的要求细则达到了800多条。绿捷还把安全监管链进一步上溯到源头。在供应商的选择上,公司一般都相对固定地与大型的品牌供应商合作,尽可能采用源头采购的方式,这样可以减少中间环节,既可以降低原料采购的价格,进而让利给学生,又可以实现对原料的质量安全追溯。同时,公司还建起了两座巨型冷库,总容量达到近万吨,可以确保超大批量的食材采购量,又可以有效保鲜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公司今年还在江苏常熟和浙江湖州投资建设了5000亩的生态农业园,对生产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,确保可以让上海的中小学生吃到真正安全放心的农产品。公司还在基地附近建了有机肥生产厂,提倡全过程的绿色生产。目前,绿捷公司每天所需的蔬菜30%实现了自给自足。质量过得硬,自然不愁没市场。据了解,除了为学校办食堂,绿捷公司经过层层考核和筛选,还曾为上海国际儿童艺术节、上海世界泳联锦标赛,上海国际马拉松赛、上海F1汽车大奖赛等沪上重大文体活动多次提供供餐服务。眼下,虽然公司的供餐规模已颇让人吃惊,但仍有不少学校、商场、医院、银行、养老院找过来,希望把自己的食堂“托管”给绿捷公司,让更多学生、老人、白领吃上放心可口的饭菜。如今,绿捷公司并不仅仅热心于拓展市场,还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提标准、练内功上,进一步理顺整个生产加工链的所有操作规范,努力要为提高国内快餐企业的行业标准和层级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。